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普及率高 亞洲背景學生學業表現更好
據澳洲網報導,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13日發佈報告指出,澳大利亞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5.7%,高於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。此外,研究還發現,有着亞洲背景的澳洲學生在學業上的成績要高於英語背景的學生。
經合組織報告指出,澳大利亞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要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。數據顯示,在2004年,澳大利亞25歲至34歲的青年中,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數占比為45.7%,而相較於此,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則為40.5%。
此外,報告還顯示,發達國家中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的差異巨大。韓國25歲至34的青年中,有67.1%接受過高等教育,而在日本,該數字為58.4%,加拿大為57.8%。然而,德國該年齡段的青年中僅有30%接受過高等教育,此外,葡萄牙該數字僅為29.3%,而土耳其與巴西僅為22.5%與15.3%。
對此,經合組織指出:“隨着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的不断發展,全世界的勞動立場也在面臨着革新,這就意味着,對於個人來說,需要獲取更加廣泛的知識與更加專業的技能。”
與此同時,多份研究報告還指出,相較於本土學生,擁有亞洲背景的學生對於學歷有着更高的追求,並往往在學業方面表現更好。報告稱,英國背景的家庭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教育持放鬆態度,而中國背景的澳大利亞家庭父母則往往以“虎媽”風格著稱,他們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。
針對該議題,西澳伊迪斯科文大學(Edith Cowan University)博士馬利克(Ranbir Singh Malik)在20世紀90年代,分別選取3家來自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中國香港移民中產家庭與3家居住在珀斯的英國移民中產家庭做為調研對象。當時,6個家庭的孩子還在讀中小學,而當6個家庭的孩子成年時,馬利克博士發現,3個英國移民的家庭的孩子均未繼續接受高等教育,而來自亞洲背景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則接受了更好的教育。
對於上述報告,馬利克博士指出:“尤其是中國背景的亞洲移民家庭父母,他們傾向於讓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,這些父母往往會選擇付出更多的努力,讓確保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獲得成功。”
但馬利克同時指出:“也是由於父母對於孩子過高的期望,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,同時增加滋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。